产品中心

供应珍珠 珍珠粉

产品编号: P0229286 CAS号:
分子式: 分子量:
EIENCS:    

 珍珠

别名:
    真珠、蚌珠、珠子、濂珠等。
概述:
    珍珠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和贵重的装饰品,有悠久的应用历史。

    本品为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[Pteria martensii(Dunker)]或蚌科动物三角帆蚌[Hyriopsis cumingii(Lea)]、褶纹冠蚌[Cristaria plicata(Leach)]等双壳类动物珍珠囊受刺激形成的产物。为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1990年版收载。

   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珍珠的国家之一。早在4000多年前,珍珠就是我国宫廷中的珍品。《海史·后记》曾记载:禹定各地贡品"东海鱼须鱼目,南海鱼革玑珠大贝"。魏晋·《名医别录》把珍珠列为治疗疾病的重要药材,并阐明了珍珠的药效。汉代《尔雅》记载了河蚌珍珠及其贝壳作为装饰品的史实。人工育珠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刘安《淮南子》中记载:"明月之珠,螺蚌之病而我之利也",宋代陆佃《俾雅》也有"其孕珠若怀任然,故谓元珠胎"的记载,说明我国此时已认识了珍珠的成因。宋代庞之英在《文昌杂录》中记载:"有一养珠法,以今所作假珠,择光莹圆润者,取稍大蚌蛤,以清水浸之,伺其开口,急以珠投之,频换清水,夜置月中蚌蛤来玩月华,此经两秋即成珠矣"。十三世纪,我国以铅制核,植入乌贝,成功地育成了有核珍珠(佛像珠)。广西合浦自古为我国采珠业较为发达的地区。据记载公元1499年,采得珍珠二万八千两。《庶物类纂》曰:"合浦县海中,有梅青婴之池(海底凹陷地,珠母贝繁殖于此)。人每以长绳系腰,携篮入水,拾蚌入篮,即振绳令舟人急取之。" 这是对采珠方式的记述。清代,东北松、嫩两江流域盛产优质珍珠,清朝官员多以其作装饰品。为此,清宫年年派官员到这些地区督办贡品,称之为"打牲乌拉"。虽然我国珍珠生产在古代就有过兴盛时期,但发展到封建社会,由于国内长期战乱和帝国主义的侵略,到了30年代,珍珠养殖技术濒于失传,养殖业几乎成了空白,药用也要靠国外进口。
产地分布:
    马氏珍珠贝为世界上应用历史较早、海水育珠的贝类。我国广东、广西沿海广有分布。三角帆蚌分布于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山东、河北等省,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育珠蚌。褶纹冠蚌分布于全国各地湖荡、河沟和池塘。现在人工海水育珠主要在广西合浦、廉江及海南岛、台湾等沿海地区。以合浦所产珍珠量大质高,并以"南珠"名扬海内外。人工淡水养殖珍珠,主产于江苏武进;浙江宁波、金华、诸暨;湖南益阳、常德;安徽芜湖、当涂等地。近年来,广东、湖北也开展了人工育珠生产,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力。
形态特征:
    1、三角帆蚌 全身被两瓣不等边三角形的硬壳包盖着。壳大而扁平,壳质厚重,壳顶位于壳长前1/5处,后背缘向上伸展形成一个帆状翼,成体常残缺不全。翼基部前方,有较长的棕色韧带将两壳相连。壳表面不平坦,以壳顶为中心形成的生长线,粗而明显。壳顶具褶纹,后背部有两条由结节突起组成的斜肋。幼蚌,壳面呈黄绿色、红棕色等,随着年龄增长,壳色转为紫褐色或棕黑色,并具有放射色线。壳顶由于长年活动,往往被腐蚀或磨损,缺少外表皮。壳内面很光滑,显乳白色,肉红色、紫色等珍珠光泽。左壳具有两个不等大的拟主齿和两个长侧齿,右壳内有拟主齿和侧齿各一枚。一般壳长125-149毫米,高63-90毫米,宽2831毫米。